今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举办了一场以“美股上市中国公司的未来”为主题的网络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探讨了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现状、克服现有挑战的方法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我们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以下是我们的总结:
注:哥伦比亚大学是TPG创始人兼总裁Brandi Piacente的母校。
网络研讨会总结——美股上市中国公司的未来
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只是在美国上市的 200 多家中国公司中的一小部分。每年在美国跨境上市的公司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仅 2020 年就有近 30 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总筹资额为 117 亿美元。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主要上市或二次上市有助于中国公司更快、甚至更容易筹集资金,同时也让美国投资者能够获得高价值的来自本国以外的股票。
然而,最近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可能削弱这种势头。美国政府的两项举措将加强对美股上市的中国和其他外国公司的审查。首先,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人投资华盛顿认为与中国军方有关联或支持中国军方的公司。最近,《外国公司责任法案》则威胁对不遵守审计监督检查的外国公司在三年内予以退市或禁止其在美国上市。
这就提出了一个亟待快速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哥伦比亚法学院举办“中国上市公司在美国交易所的未来”专题网络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以下是我们参与研讨会的收获和思考。
包括学者、法律专家和合作企业高管在内的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美国上市仍然是中国公司的首要任务。美股上市的益处仍然超过其挑战和障碍,毕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流动性也是最活跃的市场。尽管存在障碍,但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一位与会者表示,对中国公司而言,在美国进行IPO仍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可以为他们省时、省力、省心,免去国内的繁琐流程。
2020 年,在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时期,中国公司在美国通过 IPO 筹集了近 120 亿美元,充分表明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公司强大的吸引力,反之亦然。
一位法律专家指出,尽管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但仍有大量中国公司计划赴美上市。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投资者同样热衷于中国公司继续在美国交易所上市,从而获得投资机会。
赴港上市
众所周知,中国公司在国外上市还有其他的选择,美国并不是唯一可行的市场。
尽管2020年创下了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新纪录,但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也有所增加。
如果中国公司离开美国资本市场,美国投资者仍会想方设法追随并投资于这些公司,即便这会给美国散户投资者带来风险,因为与在美国投资相比,他们在海外投资时无法享受与美国相同的法律保护。
对话意愿
多数与会者一致认为,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对开展对话持开放态度,尘埃尚未落定。
与会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即中美双方都非常愿意接触并讨论这些问题。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双方可以达成解决方案或某种妥协。目前,中美双方仍在各个层面进行会谈。
变革之风——拜登政府
拜登政府在 1 月份推迟实施禁止美国人投资可能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公司这一禁令。
虽然对一些人来说,这表明拜登政府的立场较为温和,但与会嘉宾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拜登政府的应对方式仍不明确。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世界变化如此之快的今天,美国需要承认并尽量顾及中国政府的合理关切,以保持其竞争力并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美国投资者。
IPO希望仍在
总体而言,与会嘉宾都表示,他们希望两国能够在三年窗口期内达成解决方案。他们指出,这需要两国都有共同努力的决心,而且,只要双方还在谈判,就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
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非常之大,美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体。这个事实在相当时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必须找到一种能使双方切实合作的方法。
(本次研讨会的与会嘉宾包括 Kalorama Partners LLC 首席执行官兼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 Harvey L. Pitt; Clery Gottlieb 公司合伙人、哥伦比亚法学院兼职高级研究学者、法律讲师Edward Greene;纽约证券交易所前国际上市业务负责人兼法律讲师 Georges Ugeux;Shearman & Sterling 公司亚洲区域管理合伙人、大中华区负责人 Lorna Xin Chen。本次对话由张康仁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Benjamin L. Liebman教授主持。)